英国企业家兼投资人Steven Bartlett在他的油管频道《CEO 日记(The Diary of a CEO)》采访了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教授Wendy Suzuki。
在这个访谈中,你可以了解到——
- 真实的人际互动带来的快乐,是社交媒体给不了的(让人感到幸福的,不是金钱,不是成就,而是你跟别人的关系有多深)。
- 每一滴汗水都算数。有氧运动会让你的海马体变大。这意味着更好的——学习新事物的能力、记忆力,以及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。
- 光是走路,就能把得阿尔茨海默症(老年痴呆)的几率降低 30%。

Wendy A. Suzuki
我的感受:这是一个基础科普。
在习惯于光速浏览各种碎片信息的时代,很多科普知识对于你我皆失去了新意——只因曾「刷」到过。有些人在信息、知识的广度上超过一个常年浸泡在某个领域的科学家亦不足为奇。
害怕受困于“信息茧房”,我们焦虑地移动手指,彷佛多刷一些,便可多占有一些知识。
我发现自己也染上了一种功利心理,看长视频或阅读前,先评估这能为我带来多少价值,换言之,就是「有没有用 」,更甚者,是评判“她做了这么多年研究,怎么得出来一些人尽皆知、而非爆炸性、吸引眼球的结论”。
梁文道说:“读一些无用的书,做一些无用的事,花一些无用的时间,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,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,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,就是来自这种时刻。”
我不期冀超越,但我真的想更多地留在此刻、活在当下,就像Wendy Suzuki每天早上要做的「茶冥想」——煮水、冲泡、啜饮,一期一会。
那些看似无用的,也许恰恰是对生命本身最有用的。

Steven Bartlett:你有没有经历过哪个瞬间——某种顿悟或启示,让你对当下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?
Wendy Suzuki:绝对有!那得从我在纽约大学争取终身教职的时候说起。
当时是我教职生涯的中期考核,通常是六年内你得拿出突破性的成果,不然就得走人——嗯,没啥压力哈(笑)。所以我决定拼了命地工作,工作、工作、工作。
结果可想而知,整个人快烧干了。于是我决定独自去秘鲁参加一次漂流旅行。那趟旅行真的美极了,我们在河上漂流,在阿兹特克人的古墓边露营,风景棒呆了。
但我意识到:我居然是整趟旅行里体能最差的那一个。回去之后我告诉自己:“我再也不想在这种体验里当最弱的那个人了。”
于是我开始锻炼,想延续旅行中那种活跃的身体感受。
然后,有一天,我坐在办公室写研究经费申请(过程真的很折磨,像是在和诺贝尔奖得主抢同一笔钱),但那天我居然突然冒出个想法:“哇,今天写得真顺!”
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!之前的五年从来没有!然后我想,也许今天就是状态好吧?但仔细一想,最近好像一直写得都还行。
我生活中唯一改变的,就是规律运动——全都源自那趟秘鲁之旅。
身为神经科学家,我立刻查了文献,想弄清楚运动对大脑“做”了什么。我只知道——当我开始规律地锻炼之后,那种在秘鲁时每天都有的好心情,居然一直陪着我留了下来。

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尾声。
就在我发现“咦,我写东西好像越来越顺了”那段时间,我妈打电话给我,说我爸身体不太对劲——他从每天都会去的咖啡馆回家,居然迷路了。你要知道,那条路他开了二十年。
作为一个研究海马体(大脑中负责记忆的结构)的专家,我一听就警觉了。迷路,尤其是开熟悉的路时迷路,是认知功能退化的标志,很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信号。
我们赶紧安排了神经科的检查,但在跟他对话的过程中,我已经看出端倪——我身上那些因为锻炼而逐渐变好的东西,比如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情绪,在他身上却是急剧下滑。
他记不住事,无法集中注意力,而且很明显地情绪低落,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记忆越来越差。
那一刻让我非常震撼。
我亲眼看到:我因为开始运动,大脑变得更清晰、更有活力;而他,却在快速流失这些能力。
这种强烈的对比,加上我对大脑的专业理解,让我彻底转变了研究方向。
我开始每天一睁眼就在想:“我能做什么?怎样才能更深入地研究运动对大脑的影响?”
不只是为了我自己,还是为了学生们——运动能不能帮助他们学得更好?甚至……能不能帮到像我父亲这样的人?我当时不确定运动还能不能帮到他了,但对更多人来说,这或许是条值得走的路。
这就是促使我从“研究记忆”转向“研究运动如何塑造大脑”的那一刻。
Steven Bartlett: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曾经并不被认为是事实的观点,那就是——我们的脑子是可以改变形状的。
Wendy Suzuki:是的,没错。
Steven Bartlett:我几年前才真正了解大脑可塑性(brain plasticity)这个概念,因为我觉得,像很多人一样,我并没有意识到,大脑就像肌肉一样,会根据我的行为改变形状。而且,它还会受到我所摄取的东西的影响,是吧?那我们有哪些证据或研究可以证明这种可塑性呢?
Wendy Suzuki:这个问题太棒了。
它让我想起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入学的第一天。当时我走进教室,没想到那是大脑可塑性领域的先驱:Marian Diamond教授的课堂,她也是伯克利分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神经解剖学博士学位的女性。

Marian Diamond
我在80年代进入她的课堂,但她早在1960年代末就发现了大脑的可塑性。当时普遍认为,成人的大脑根本不可能发生改变。而她不这么认为。
Marian Diamond做了一个实验,把老鼠随机分成两组,一组生活在所谓的“富足环境”中。那是什么样的环境呢?对她来说,就是一个充满玩具的笼子,玩具不断更换,还有很多其他同伴可以一同玩耍,活动非常丰富。我把它想象成“老鼠版的迪士尼乐园”。
而对照组的老鼠们就没那么幸运了,它们生活在一个小鞋盒里,虽有足够的食物和水,但只有一个(有的则没有)同类作伴,没有玩具。
结论是——作为神经解剖学家的Marian发现,生活在“迪士尼乐园”的老鼠,大脑外侧的皮层竟然变厚了。

这意味着在这些大脑区域,突触连接增加了。因为在“鼠版迪士尼”里,视觉刺激更多,所以视觉皮层变得更厚;同样的,运动区域和躯体感觉区域(触觉区域)也变得更厚,因为老鼠和它们的触觉系统互动得更复杂。
这就是对成年大脑具有可塑性的初次实证。
关于“鼠版迪士尼”,到底背后的机制是什么?难不成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该玩玩具?
实际上——后续的研究显示,给老鼠一个跑步轮,几乎能产生同样的效果。也就是说,「动起来 」就是这么强大,它能够在老鼠的大脑中产生这些变化,而今我们知道,对于人脑也是如此。
Steven Bartlett:假设,一个人从31岁开始认真关注ta的大脑健康,ta能看到多大的改变呢?我在试图弄清楚这是否值得。
Wendy Suzuki:答案是肯定的。首先,我要给你一个数据,涉及的研究对象是65岁及年龄更大的人群。它的目的是厘清:不同的身体活动水平与未来六年内得痴呆症的概率之间的关系。
实验人员通过测量每周走路的次数来评估身体活动水平。结果,ta们发现,如果每周走三次或更多,你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得痴呆症的几率会减少30%。30%,听起来很不错吧?我父亲因阿尔茨海默去世,所以这确实让我特别关注。
但真正应该让你,一个 31 岁的人,引起注意的是一些更重要的关联研究——它们显示出,你在生活中坚持规律锻炼的时间越长,你推迟患上痴呆症的时间就越长;你的身体越活跃,就越能延缓大脑退化。
为什么这很有意义呢?我还没有告诉你一个关键信息——每当你移动身体时,身体会释放出一大堆神经化学物质,其中一些让你心情变好,比如血清素、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和内啡肽。如果我出去散步,我感觉比坐在这里待了八个小时要好多了。
此外,还有一个你每次运动时都会释放出来的东西——叫做生长因子。我喜欢把它称为“泡泡浴(当中充满神经化学物质)”。这个生长因子会直接进入海马体,帮助它长出新的脑细胞。
这跟突触不同,突触是已有细胞之间建立的新连接。而这里说的是新细胞。
为什么这点特别重要?因为,阿尔茨海默症最早攻击的就是海马体。

Steven Bartlett:我有两个问题,第一个是关于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的。我们知道它的成因吗?
Wendy Suzuki:不知道,而且很遗憾,目前没有什么好用的药物。
Steven Bartlett:好像它和生活方式之间有很多关联,对吧?
Wendy Suzuki:是的,绝对有。所以,基于我刚才说的内容,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最强大、最有效的工具,可以帮助你保护大脑,避免老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,那就是——开始走路。
每个人都能走路。你不需要买新的健身服,只要出门多走走就行。
我刚才提到那个65岁老人的研究就证明了,光是走路,就能把得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降低 30%。
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前额叶皮层。你的前额叶皮层也可以通过运动而受益,这不是说有新神经元产生,而是可以长出新的突触连接。年龄增长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会损伤细胞,但也会破坏突触。

Steven Bartlett:这是不是意味着,同一个人,ta在身体活跃时决策能力要比久坐不动时更好?
Wendy Suzuki:完全正确。
更具体来说:最受规律运动影响的前额叶功能之一是“注意力的转移与集中”。
你看,你一边听我讲话,一边可能还在注意那个音响师正跟你说什么,要能够有效地在这两者之间切换和专注——这就是我们已知的一项会被规律运动显著改善的功能。
Steven Bartlett:我一直在想这件事——因为我做播客嘛,特别依赖我的大脑和嘴巴要连上线。但有时候我会发现它们没连上(笑),你懂我意思吧?有时候我表达不清楚,脑子转不动之类的。
我经常试着去找规律:表现好的那天和不好的那天,到底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?
而且我有时候也会登台演讲。有次我看到演讲大师Tony Robbins在上台前竟然在蹦床上蹦来蹦去!我就开始问自己:“我是不是也应该在后台先来一组运动?这样上台表现会不会更好?”
Wendy Suzuki:完全可以!每当你动起来,身体会出现三个关键反应:
第一个是情绪改善。你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、血清素,让你情绪更好。
第二个是专注力提升。虽然一次锻炼不会立刻让你的前额叶皮层(大脑管专注的区域)生成新的突触,但它确实用到多巴胺,而多巴胺在锻炼中会上升,所以就算只有一次锻炼,也能让你专注力变强。这对你录播客或演讲超级重要,对吧?
第三个是反应速度。在这个过程中你调用了你的运动皮层,整个人更灵敏。这些效果在你动一动之后就能见效——比起你只是坐在那里。
